什么是登革热
登革热(Dengue fever)是由登革病毒(Dengue virus)引起的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。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热,全身肌肉、骨、关节痛,极度疲乏,皮疹,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。在我国,由于旅游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,登革热具有典型的输入性、突发性,具有传播迅猛、发病率高、人群普遍易感、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率高等特点。
登革热感染风险
东南亚、西太平洋地区、美洲、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地区的一些国家为地方性流行,病情较为严重,前往这些国家旅游需要注意防范登革热。我国目前多为输入性流行,没有明显自然疫源存在,一般6-11月在有伊蚊分布的省份发生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暴发。人类对登革热不分种族、年龄、性别普遍易感,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。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同型病毒有较持久的免疫力,可持续数年,但对异型登革病毒免疫力只能维持很短时间。
登革热是一种经蚊媒传播的传染病,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,叮咬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后,经8~12天的潜伏期(也称为外潜伏期)后,具有传播该病毒的能力。健康人被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后就有可能感染登革病毒,3~14天的潜伏期(也称为内潜伏期)后部分敏感人群便会发病,也有部分人不发病(称为隐性感染者)。目前,我国人群普遍易感,而在东南亚、拉丁美洲的许多地区,以儿童感染为主,也是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登革热病原体
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,该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。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,直径45~55nm。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(DENV-1、DENV-2 DENV-3和DENV-4),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,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型。
登革病毒对热敏感,56℃ 30分钟可灭活,但在4℃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之久。超声波、紫外线、0.05%甲醛溶液、乳酸、高锰酸钾、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。病毒在pH 7~9时最为稳定,在-70℃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。
如果一个人出现持续2~7天的高烧(有时高达40℃),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中的两种——头痛、眼眶痛、肌肉与关节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腺体肿大和皮疹,且近期去过登革热流行区工作、生活或旅游,在自己生活与活动社区、街道、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,就应考虑自己可能感染了登革热,这时就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,并提醒大夫可能得了登革热,尽快得到诊治,并采取防蚊隔离,防止进一步扩散。
登革热在全球都有分布,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据WHO资料统计,近几十年来,登革热的发生特点如下:
1.在全球呈急剧上升势态,发生人数在增加,全球有近40%人口处于登革热发生的风险区,已是目前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。据WHO近期估计,全球登革热的病例数逐年增加,近年来每年约有5000万到1亿病例。上世纪70年代,仅有9个登革热流行较重的国家,而目前登革热已经分布在非洲、美洲、东地中海地区、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等区域,流行国家已经超过100个,美洲、东南亚和西太区是发生最严重的地区。2008年,美洲、东南亚和西太区的登革热病人超过120万例,2010年超过230万例,2013年仅美洲就有235万登革热病例,其中有37687例为重症。
2.登革热的发生区域在扩大,2010年法国和克罗地亚首次报告有登革热本地病例。2012年在葡萄牙的马德拉岛暴发,有2000病例。2013年我国云南、河南和美国佛罗里达州暴发登革热。2014年,日本静息70年后,东京暴发登革热,导致超过140例病例发生。近年来,我国主要发生在广东省、云南省、福建省、广西壮族自治区、浙江省等。我国登革热的输入病例主要来自东南亚、南亚。登革热流行与伊蚊孳生有关,主要发生于夏、秋雨季。在广东省、云南省为5~11月,海南省为3~12月。
1. 环境改造
(1)封:封盖水缸、水封下水道砂井或安装防蚊装置、密封有用的器皿
(2)填:填平洼坑、废用水塘、水沟、竹洞、树洞
(3)疏:疏通沟渠、岸边淤泥和杂草
(4)排:排清积水
(5)清:清除小容器垃圾,垃圾塑料薄膜袋、废用瓶罐、易拉罐等垃圾容器
2. 环境处理
(1)控制水生和陆生植被
(2)冲刷河道水闸
(3)定期清洗家庭水缸与养花容器
(4)定期清洗家禽和家畜饲养环境
(5)上门收集垃圾并推行垃圾分类管理
1.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,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,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;
2.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,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;
3.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,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;
4.避免在“花斑蚊”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;
5.爱护环境,不随手扔垃圾。室外的饮料瓶、食品与物品的包装袋(盒、罐等),如果遇到降雨,就可以成为伊蚊的孳生地;
6.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;
7.对于花瓶等容器,每星期至少清洗、换水一次,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。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。
成蚊的活动性较差,一般活动范围为100米内,最长可达400米,也跟宿主、孳生地、栖息地和风向等有关。产卵后静栖数小时,再飞行寻找宿主吸血、栖息地和产卵场所。黎明和黄昏为活动高峰,黄昏峰又称“婚飞”。白纹伊蚊白天对人的攻击性强,而且多次吸血。人的气味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强烈吸引成蚊,成蚊吸食人血繁殖,同时将病原传给人。雄蚊由于羽化后很快完成交配的使命,1周死亡,而吸血雌蚊则可以经过4个吸血繁殖周期,历时1个月。
目前登革热尚无经审批注册的疫苗上市,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法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登革热。